你是否发现了一个怪现象?公司上了昂贵的数字化系统,本意是提升效率,结果一线的业务员却比以前更“忙”了 。 你到门店去看,可能会发现业务员有一半的时间都在“玩手机”。但你走近一看,事实并非如此。他不是在刷短视频,而是在填写各种电子表单、上报各种数据。 这几乎是所有快消、零售企业的共同“痛点”。 01 效率的悖论:数据要抓,时间也要 从管理者的角度看,这些业务动作和数据采集有必要吗?当然有。 企业花了钱,上了系统,就是为了获取以前无法掌握的一线信息 。 这些数据不采集,我们就不知道一线的销售情况,不知道铺货铺得对不对 。企业支付了高额的陈列费、进场费,也需要拍照证明,确保费用没有被浪费。 数字化让管理变得精细,让费用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。这是好事。 但不可否认的是,业务员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枷锁。他们每天需要上报的数据越来越多,大量的时间被消耗在这些繁琐的流程上,而不是用在真正创造价值的两个字上——“卖进” 。 当你的“战士”一半时间都在“填弹药清单”,而不是在“开火”,这场仗还怎么打赢? 02 AI 破局:能用机器做的事,绝不要用人做 问题不在于数字化,而在于我们“解放”业务的方式不对 。 勤策CEO在近期的演讲中提到,AI技术正在彻底改变这个局面,把业务员从数据的“搬运工”真正解放出来 。 1. 进店巡检:从“填表”到“随手拍”
过去:业务员进店,需要手动清点库存、检查陈列、记录竞品、核对价签,然后一项项录入APP 。 现在:进店以后,业务员只需要打开系统,一路“拍拍拍” 。AI会自动识别图像中的所有关键信息——货架上的陈列情况、竞品动态、甚至价签价格 。系统自动提取、分类并呈现报告。业务员拍完就走,全程无需手动录入,大大节省了进店后的时间,可以立刻开始与老板沟通“卖进”。
2. 客户下单:把“59秒语音”变成“实时订单”
这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:门店老板(特别是带着口音的)在微信上给你发来一段59秒的语音,或者来一句“老样子”,业务员需要反复收听、翻译、查找再手动录入订单,这个过程既复杂又低效。 现在:勤策的AI技术,可以轻松把老板的语音,直接转换成标准化的订单下达 。 3. 业务赋能:从“人脑记忆”到“AI智库”
过去: 业务员需要记忆海量且动态变化的信息——繁杂的陈列标准、不同渠道的专属价格、生效中的促销政策、多样的活动奖励规则。这不仅记忆负担重,而且一旦记错或遗漏,将直接影响客情和销量。新人培训周期长,难以快速独立上岗。 现在: 国内某日化头部企业利用勤策构建的AI知识库与智能助手,将这一切整合为“24小时在线的贴身教练”。借助此系统,该企业已将新人培训周期缩短了60%,让新业务员能更快创造价值,实现人才梯队的效率倍增。
4. 销售决策:把“老板的经验”装进AI里
为什么老板或销售总监一到门店,就能准确发现问题 ?因为他们“看得多了” ,经验丰富。遗憾的是,这种宝贵的经验很难被复制给每一个基层业务员。 现在:AI正在将领导们的经验集成起来,转化为每一个业务员的“前线指挥官” 。 进店前,AI先做“洞察”: 系统会对该门店的历史数据进行智能分析,生成一个“雷达图” 。
抓住门店“弱点”: 雷达图会直接告诉业务员这个门店的“弱点”在哪里。 生成“战术建议”: AI会生成总结性的建议,告诉业务员该如何针对这些弱点改进工作,提升这一段的销量 。
新品推销不再迷茫: 即使是新手业务员,AI也能根据门店情况,生成完整的话术辅导,帮助他们提升新品进店的成功率 。 AI正在赋予每一个基层业务代表,拥有像销售总监一样的判断能力 。
03 解放,是为了更好的“卖进” 数字化走到今天,我们不应该再满足于“用系统管住人”,而是要追求“用技术解放人” 。 勤策提供的AI Agent 平台,能让您的企业基于历史数据这一宝贵财富,根据自身需求来构建和应用专属的AI 工具。 如果您渴望构建这样一支高效率、高决策力的“未来销售团队”,欢迎扫码,与我们共同探讨完整的 AI 解决方案。让 AI 真正赋能您的每一个业务人员,创造您满意的价值 。
CopyRight © 2012- All Rights Reserved. 南京掌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qince.com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130134 苏ICP备12075242号 苏公网安备: 3201050201000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