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1-025-365
免费试用
En

企业应该花多少钱来做数字化建设?

发布时间: 2025-01-16 17:22:48   作者:管理员

 很多企业老板本身对数字化不熟悉,想要做数字化,也愿意投入,但是不知道该投入多少钱,因此喜欢问IT负责人,我们应该投多少。而IT负责人往往回复,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”,这就让局面更加扑朔迷离了。

 

 

或者有的企业老板投入了数百万上千万的资金后,发现好像数字化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什么明显的改变,便终止了继续的投入,甚至原来重金请来的IT负责人也只能黯然离场。

所以,本文欲把企业数字化的成本模型给彻底讲一讲。企业数字化的成本,总计分为下面五大类。

1.专业数字化服务的采购成本

其中包括:软件(包括租赁式软件服务)、咨询服务、实施服务、运维服务等。这是最为显性的成本。

2.企业配套数字化的人力成本

任何数字化系统,都需要人去运营管理,企业规模越大,需要的数字化人才越多。很多人认为,企业用了数字化系统,就可以减少公司的人员。这个理解不够全面。

在数字化系统刚刚起步之际,其实是需要更多的人力,而不是更少的人力。 只有配套足够的人力,才能发挥出数字化系统的作用和价值。

3.流程改造带来的额外成本

想必大家都听过,数字化不仅仅是用一个软件系统,还是对整个组织流程的再造。这里还有一个专有名词,业务流程重组。

但很多人不理解,流程重组后,应该是效率更高啊,为什么会消耗额外的成本呢?

很多公司,在缺少数字化系统时,缺乏对流程的深入思考,忽视了内部也有一个流程。这些流程自发产生,没有文件记录,但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,都会在言传身教中逐渐地熟悉和适应这些流程。这些流程看上去很高效、安静地存在着,但是流程本身有漏洞,或者依赖某一个单个关键人物,这个人休假或者离职整个流程就走不通了。

有些公司,在缺少数字化系统时,内部流程实际上非常不合理,但是因为高层并没有及时关注到,所以平常也就没有人去优化,当用数字化系统时,一调研就发现流程已经到了不得不优化的时候了。

改造,或者说重塑这些流程,不但需要在调研、分析中花费大量成本,更有甚者,数字化的流程比原来的还要更加烦琐,耗费更多人力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整个系统更加完备,漏洞更少,且数据充分便于整理和分析。

举个例子:笔者公司用了报销系统,每个人实际填写报销单的时间上升了60%,填写更加复杂了,但是费用控制更加准确,各个节点审批的速度也清晰可见,对公司整体有好处,但对个体来说,使用成本是上升了的。

4.学习和使用数字化系统带来的成本

数字化系统的学习和使用也要花费成本。企业数字化一定要做好基层使用的培训。虽然说好的企业软件,可以让用户看到就知道怎么用,但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一般都复杂,公司人员素质一般也是参差不齐,所以培训上花费成本特别重要。

使用数字化系统也需要成本,如果使用的不是SaaS 产品,那么硬件、网络、 安全等各个方面的维护也非常耗费成本。另外,系统的数据更新、数据维护、角色设置、权限管控等,都需要专门的人来负责,这些也是成本。

5.数字化创新带来的成本

数字化包含的不仅仅是信息化,还有包括利用数字化的模式来改善和用户的交互,用数字化的方式来创造出全新的业务流程,用数字化的方式给公司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或者商业模式。

很多公司一直在希望做数字化转型。所谓转型,大多是指在业务模式,或者商务模式上做深层次的转变。这样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创新,创新就一定会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。

那么,总计下来,企业为数字化投入的整体成本怎么计算呢。其实是没法精确计算的,有一个数字可以参考,贝恩咨询曾经调研过,欧美国家在数字化方面的花费是企业营收的4%左右。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达到的数字,在美国一个C轮融资的公司,要给每个员工负担300~500美元的SaaS软件费,企业使用SaaS 的平均个数为40个,而中国企业使用SaaS 的平均个数为1.4个。

花钱不重要,重要的是确保花钱有成果。这可能是所有企业在做数字化方面的共同诉求,对此,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:

明确好目标,定义好什么叫花钱花得有效果,期望自己的数字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。在管理学中,有SMART原则这个说法S(Specific) 、M(Measurable)、A(Attainable) 、R(Relevant) 、T(Time-bound) 。

把数字化的目标明确化以后,知道自己的投入,是否明确地达到了预期。

千万不要想一次性到位。企业的数字化建设,类似于一个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,是需要花很多年,逐渐建设的。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。对于公司流程的梳理、公司历史数据的整理、人员数字化素养的培养,这些都非一夕之功。 

现在数字化做得好的企业,无不是花了多年时间,从文化到基础设施,从考核到绩效,从人才到供应商体系都非常健全,才可以做到。

不要因为市场下行就失去信心。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事情,而企业的市场波动却是每年、每季度、每月都在发生的。笔者见到太多企业,在市场好的时候决心很大,大力投入数字化建设,但是没过两年,利润下滑,就又开始砍掉数字化项目,甚至裁撤数字化人员。积累了数年的数字化能力,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企业在数字化投入中,还是需要坚持长期、稳定的策略,让时间来给出结果。

下载产品 购买咨询 售后客服 回到顶部